【 保衛棲地 ∞ 石虎安居 】系列專題_臺灣的民間保育地 ⚑
➤ 民間保育地
上回我們提到為了石虎安居,應以保護土地進行保育工作。不過保育土地不只是國家的事,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台灣民間是很有能量的!這一集,我們帶虎友來看看台灣民間怎麼做土地保育。
土地很貴,這是若要以買地來做民間保育地遇到的大問題,但是棲地保育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考量,就是土地要能夠長久不開發。不過人生苦短,即使土地所有權人有此初心,也無法保證土地繼承人有一樣的想法,又或是可以持續幾代呢?
為了讓民間保育地能夠行到更遠的未來,台灣民間做了很多努力。
➤ 集資購地成為小地主
為什麼讓很多人成為保育標的的小地主可以做到土地保育呢?
這個方式是基於《土地法》第34-1條:「整塊土地的處分、變更及設定地上權、農育權、不動產役權或典權,要有一半的地主且合計持分超過一半同意。」
簡單來說,因為土地要賣、要改變使用行為,都要獲得持有土地一半以上人的同意,所以當土地所有權人很多的時候,這個保育標的就會很難被賣掉或拿去開發。
案例:
*「山貓森林」於2019年開始,以公民行動的方式,號召大眾成為小地主,一起集資購地,進行棲地保育。藉由土地分割,讓多人共同持有土地。
*宜蘭縣員山鄉深溝村的「一坪地主」保持農地維持農用計畫是發起人為了避免長期承租耕種的土地被賣掉,種出建物,在2024年號召534位民眾以共同持分的方式,合資買下791坪農地,並設定20年農育權給發起人,進行農耕保存農地。
➤ 保育團體透過購地或受贈土地成為地主
組織(具法人格者)持有土地,並進行土地保育經營管理。
案例:
*「荒野保護協會」以組織的力量,透過購買以及接受捐贈的方式,分別於2018、2022年,取得宜蘭、新北兩塊地目為林業用地的土地,進行經營管理,確保不受到人為開發的威脅。
➤ 保育團體取得土地後進行公益信託,全民變成受益人
土地信託的概念是土地所有權人作為委託人,為了特定目的將土地信託,以簽訂信託契約的方式,設定信託期限以及受益人,並交給受託人管理。
當土地信託的特定目的是保育,受託人是有能力進行棲地經營管理的法人或自然人,而受益人是全民,向政府申請通過後,受到政府和全民的監督,這樣的土地信託就是土地公益信託。
*台灣第一筆土地信託:「自然谷環境信託」位於新竹縣芎林鄉,原為廢耕二十多年的柑橘園,地目是林業用地,占地1.2公頃。數位地主以棲地保育為目標,共同購買,並於2012年由荒野保護協會通過許可接受信託成為受託人,進行土地經營管理;2014年契約到期後,地主(委託人)決定改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現為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受託管理。
*台灣第二筆土地信託:「明知山有虎環境保護公益信託」位於南投縣中興新村後山,地主購買了這一塊位於石虎棲地熱區的農牧用地後,得知淺山環境受到破壞,石虎的數量也日益減少,動心起念將這塊地捐出做棲地保育。在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的協助下,於2021年向環境部申請土地信託,2024年4月通過,由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的理事擔任受託人,並由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協助經營管理。
在不同類型的民間保育地中,透過土地公益信託,能在受到政府、全民監督下,由保育團體長期經營管理,並將棲地保育利益回歸全民,是理論上最佳民間保育地的經營管理方式,也是在許多國家行之有年並很成功地保育方式。
下回讓我們先來看看國外案例,了解土地公益信託可以如何發揮民間保育地的優勢。
資料這裡看 ↓
【環境信託】30X30民間保護區 可行嗎?《上》|群眾購地來守護環境(公視我們的島):https://reurl.cc/XZo463
【環境信託】30X30民間保護區 可行嗎?《下》|環境信託的限制與困境 (公視我們的島):https://reurl.cc/eGq6xb
永久保存的二三事,公益信託大哉問:https://reurl.cc/M6rbvK
山貓森林:https://reurl.cc/G57orv、https://reurl.cc/eGq68j
【環境信託】夢想自然谷|地主捐地復育森林 (我們的島):https://reurl.cc/RLAjpr
【 保衛棲地 ∞ 石虎安居 】系列專題:第一篇_供養石虎和我們的土地:https://reurl.cc/L5YQj9